AIP国际艺术高中成长中心|走出舒适圈的惊喜
发布时间:2022-05-05 10:13:08 阅读:779 招生电话:18022322278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快速复原的特质,也是在面对纷繁复杂、压力重重的社会环境最好的盾牌。作为心理韧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支持性同伴关系,也是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学校心理咨询室里,我常常听到来访的小伙伴说:“我没有朋友”。面对人际交往的困境,很多人常常束手无策。拥有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与日常所处环境中的人相处甚好,是一个人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支持性同伴关系对青春期个体来说尤为重要。包括提供归属感和联结,能建立自信和自尊,在面对困难处境时提供情感、经济、身体等方面的支持。没有朋友的学校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痛苦的。因此,学习如何以一种健康的方式互相支持是很重要的一课。
对朋友圈的评估
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要习得新技能,首先要对自己的底牌进行认真地回顾和反思。
在灵魂深处同频共振,如伯牙子期一般的知音至交,是一种极为罕有、又极为令人神往的人际关系。但并非只有“知音”的关系才是最值得追求和重视。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存在多种层次的人际关系,不同层次的关系满足我们不同程度的社交需求。
友谊的发展轨迹基本是从最底部的“陌生人”级别开始,这个级别也是基数最大的级别。从“陌生人”变成熟人(陌路人)以及从熟人变成朋友,多数是因缘际会,或碰巧成为同班同学,或进入同一个社团,或被分到同一个项目小组。
但从朋友变成好朋友以及从好朋友变成知己,则需要人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例如共情能力。最近一项针对社会支持的测试结果显示,G10级学生的共情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如“我的朋友们能与我分享快乐与忧伤”这类体现共情能力的题目,平均得分为5.6,远高于中位数,说明学生的共情能力较好。
此外,对朋友圈的梳理,了解自己每个级别的现状,同样有助于了解在友谊发展的过程中自己的优势与问题所在。
有的同学,难以区分“知心朋友”和“亲密朋友”;有的同学所有名字都写在“知心朋友”和“亲密朋友”那一栏,其他几乎空白;有的同学,把每一栏都填满,但“知心朋友”始终空白;有的同学,迟迟写不出任何名字。认识自己,很难;接纳自己的不足,更难。
拓展“朋友池”,走出舒适圈
支持性的同伴团体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逆境时不再感到孤独,可以有效缓解压力,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然而,拥有稳定的、积极的伙伴关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金字塔尖的“知己”,是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大浪淘沙式过滤,最终收获的金子般珍贵的友谊。每一层基数越大,能够留下的候选人就越多,获得“知己”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拓展“朋友池”——让熟人变成朋友这一步骤是重要且关键的。
我们常常更愿意待在舒适圈里,与熟悉的人交往——在朋友变成好朋友,和好朋友变成知己这两层关系上使劲。这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充分的。现代社会,人的所处环境变动很大,越来越难以一生都待在一个地方生活,与有限的人交往。因此,要在未来社会获得成功,内外兼修是重要的功课。
向外——走出舒适圈,与更多人相识相交,不断往“朋友池”添加新名字;向内——掌握交友黄金法则,让自己拥有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底层素养。在课堂中,学生们被安排与可能熟悉、可能陌生的同班同学配对成二人小组,从交流中练习让对方感觉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同学表示“对方的眼神始终保持专注,没有飘来飘去,而且在我说到某些点的时候,Ta的情绪适时表现出来,让我感觉Ta真的在认真听我讲。”还有同学说,“Ta会询问一些细节,让我感觉Ta很认真地在听我说,这种感觉很好。”
当两个原本不熟悉的人,在交流一些情感上的经历,而对方表现出专心聆听后,双方对于进一步交流有更强烈的意愿。有同学说,“以前我们不熟,但经过这次交谈,感觉很舒服,以后肯定会更多交流。”此外,共同兴趣爱好或其他共同点会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课堂上,许多同学描述与最好的朋友最初的交往是基于拥有共同的话题或兴趣爱好。通过挖掘“我们的七个共同之处”,小伙伴们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共同点:例如,他们有着相同的星座、同样拥有异地的好朋友和差不多的身高;
又或者,他们是老乡、同样对外向的人应付不来、拥有相同的志向;
又比如,喜爱地铁跑酷、两人之间有许多共同喜爱的食物;
再比如,同样有着独特的性格、外貌特点;
这些意想不到的共同之处,让Ta们多了谈资,少了疏离;多了亲切,少了隔阂。
走出舒适圈,不一定能收获到友谊,但一定能发现更多的可能。
心理韧性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反思,再尝试,再反思中,一点一点发展起来。
AIP国际艺术高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门为AIP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中心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积极健康地度过学业生涯。
为此,希望在面临心理健康风险时,AIP学生能够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此外,若家长察觉学生存在异常,亦可主动联系班主任或心理健康中心咨询师寻求协助。